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

Calibowl與小乖的第一次自己吃飯

購入了號稱嬰兒界人手一碗的強力吸盤Calibowl碗後,就迫不及待試用,果然名不虛傳!它緊緊吸著Ikea餐椅不放,我甚至能拉著碗,直接把餐椅給提起來,就不知道是否合小乖使用了。 選了一個悠哉的週六上午,先把小乖餵了半飽後,接著脫光她的衣服、把餐椅下撲滿報紙、Calibowl就定位,我們就開始吧!果然是菜林飯雨,爸爸媽媽都被油膩的菜飯重擊,但小乖玩得好不快樂呀! 待小乖玩了一陣子後,讓她的右手抓著湯匙,而我握著她的右手,抓著她勺起碗裡的飯菜,一邊引導她:「勺飯、來、啊——」很順利的完成了第一次、第一口,再接著第二口、第三口……其實吃得比我想像好很多了呢,倒是爸爸一邊看、一邊碎唸:「這樣好浪費啊!」我回他:「剛開始都是這樣的啊,不然你期待她能吃得又快又乾淨嗎?而且,你看她玩得很開心呀,這才是最重要的,吃飯就是一件快樂的事。」爸爸才點頭表示同意。 雖然後續洗小孩、洗碗、洗餐椅、收拾報紙和當跪婦撿飯粒花不少時間,但只要小乖吃得開心,也有真的把飯吃進去,一切就無所謂了。

廚房日誌-泰式檸檬豬肉

上週末一家人一起去公館逛街,隨意挑了一間泰式料理用餐,點了他們的檸檬豬肉。豬肉表面煎得香脆,內裡柔嫩,搭配香酸鹹辣的檸檬沾醬,開胃又下飯,爸爸直誇好吃。於是今天就憑著記憶做出這道檸檬豬肉,還好沒有讓爸爸失望。 準備材料:梅花豬肉300克、香菜一小束、小辣椒一支、蒜頭兩顆、檸檬半顆、糖、鹽、魚露。 步驟一:豬肉洗淨擦乾切厚片(約小指頭的厚度)兩面皆抹上一層薄鹽備用。 步驟二:香菜洗淨瀝乾切除根部,蒜頭去皮去尾端較硬的部分,小辣椒洗淨取半支,全部一起放進切碎盒打碎備用。 *用刀子一一剁成碎末也可以。 步驟三:檸檬洗淨取半顆擠汁,加入20ml魚露、一小匙鹽巴、兩小匙糖,以及步驟二材料,一起拌成沾醬備用。 步驟四:豬肉直接放到平底鍋內開中小火,正反兩面各煎四分鐘,再各煎兩分鐘,即可取出置於沾板上冷卻。 步驟五:待豬肉摸起來不燙手後,即可切成條狀裝盤上桌。 檸檬沾醬內可加點白胡椒粉增加香氣。煎豬肉時,也可以在豬肉的油逼出來後,加一些蒜片下去一起煎,增加豬肉的香氣。

寶寶食譜-番茄肉醬/紅醬

第一次製做寶寶紅醬,是在小乖大約8M左右時,記得那陣子副食品的量稍微有下降,媽媽就上網找了寶寶紅醬食譜,搭配一口大小煮得軟爛的貝殼麵,小乖很賞臉,八分滿的麵都吃光光。這次製做寶寶紅醬則是為了蔓蔓,想說換換口味,意外的受到蔓蔓熱愛呢。 這次的版本和網路上搜尋到的略有不同,多了幾個步驟,但是更香更濃郁。如果寶寶最近因為天氣熱食不下嚥,建議可以試試看,拌白飯、白粥、義大利麵都很適合,酸香帶甜,非常開胃。 準備材料:牛番茄一顆、洋蔥半顆、蘋果半顆、蒜頭二至三顆、絞肉隨意,以及橄欖油和鹽巴、水。 步驟一:牛番茄及洋蔥洗淨切塊,再分別使用攪拌棒所附的切碎盒打碎備用。 若沒有切碎盒也不要緊,可以用菜刀慢慢剁成末。 步驟二:蒜頭去皮切除屁股比較硬的部分,切成蒜末備用。 步驟三:蘋果洗淨去皮及籽,磨成泥後備用。 步驟四:起鍋倒入少許橄欖油爆香蒜末,接著放入洋蔥末炒到金黃化(焦糖化)。 步驟五:加入絞肉,炒至絞肉變色。 步驟六:加入番茄末、水、蘋果泥,以及一小匙鹽巴。 水的量約80至100ml皆可,鹽巴可不加。 步驟七:煮至湯汁差不多收乾後,試一下味道即可起鍋囉。 橄欖油想代用其他的油類也可以。另外也可以在步驟六之前加入一些切碎的菇類,例如:鴻喜菇、杏鮑菇,增添不同風味。

副食品的高湯粥底

關於副食品(離乳食)的堅持,對於已經可以吃粥的寶寶,我都會先煮一鍋高湯當粥底使用。一歲以前,寶寶的食物通常不會加鹽巴調味,如果當餐使用的蔬菜帶有一些苦或澀,例如莧菜和菠菜,即使加了肉,還是蓋不掉蔬菜原有的風味。 另一個使用高湯的原因,是考慮到寶寶在可以吃肉以前,至少吃了兩個月以上的食物泥,口味上會比較不好變化,這時候可能就有些寶寶會因為吃膩而不再張口,加入高湯當粥底,口味上會更有不同層次變化。 一開始我會推薦使用玉米、紅蘿蔔及排骨製作高湯,玉米和蘿蔔能讓湯充滿自然甜味,排骨讓湯充滿香氣。煮好後放涼,撈起玉米用菜刀切下玉米粒,加上蘿蔔一起使用手持攪拌機的切碎盒打碎。白米洗淨,加入湯、打碎的蔬菜、絞肉再次放入電鍋,待一小時後,就是一鍋香噴噴,連大人都能接受口味的粥。 洋蔥也是煮高湯的好幫手,尤其洋蔥有個很厲害的功用——增強免疫力,菇類也是,而且菇類還能幫助腸胃蠕動。我自己很常使用洋蔥入菜,煮到熟爛幾乎入口即化,煮到略金黃化(焦糖化)吃起來脆口多汁。使用洋蔥的話,我通常會加入去骨雞腿、蘿蔔、鴻喜菇,一樣煮好後放涼、打碎,加入白米、湯一起煮成粥。 #未滿九個月的寶寶不建議使用菇類入菜。 使用昆布製作高湯也是很好的方法,昆布能讓每一粒米充滿自然鮮味,即使加入其他肉類一起煮粥,整碗粥吃起來依然清爽不膩口。除了昆布,能另外再加入柴魚或者蛤蜊煮高湯,都能讓湯自然鮮甜。 以上的高湯,撈出寶寶需要的部分後,再重新加熱調味,就又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。昆布高湯建議可以分做成15ml左右的冰磚(冰塊),每一次炒菜都可以加入,取代味精外,整盤菜就又多了鮮味。

育兒的第一年

回頭看看這一年,真的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了。 時間拉回到2015年的七月,安胎出院沒多久,醫生交代滿37週,可以停吃安胎藥了,停藥的隔天早上,也就是26號,異常的腰痠感湧現,想想也許就是今天了,趕緊沖了澡就踏上計程車,在車上打電話給爸爸:「我覺得我好像要生了。」 大約九點開始陣痛,痛到無法開口說話,爸爸只能在一旁手足無措。男人啊,真的是太狡猾了,製造孩子的過程只參與了快樂的開始,剩下的是女人的事,初期孕吐到厭世,後期身材暴肥走樣,以及無法控制的嚴重偏食,到現在躺在待產室,痛到只能流無聲的淚...還好,孩子的爸爸很溫柔,還好,寶貝女兒健康的來到這個世界。 初為人母的喜悅只維持了兩天,對,兩天,第三天就瘋狂漲奶,從前胸前的軟綿綿,現在是硬邦邦且熱又痛,護理師輕揉一下,我的奶就跟著眼淚一起噴出來了。這個狀態維持了三天左右,這三天憂鬱得讓我除了哭,什麼都不想做。 隨著小乖滿月,對於育兒,我似乎也越來越上手了(才怪),接著遇到了新生兒時期的大魔王——「腸絞痛」,因為肚子脹氣不舒服而哭鬧,不是只有哭一下,是哭一整個晚上,再說一次,整晚!我躺在床上耐心的哄著她,溫柔的哄著她,無奈的哄著她...到摟著她一起大哭,拜託妳不要哭了,妳哭媽媽心痛也心慌啊,而且大半夜的妳要我怎麼辦啊親愛的!這種崩潰持續了一週,在換了配方奶和益生菌的幫忙之下,又過了一個難關。 從前聽講座時,講師告訴我們「分離焦慮」大約是寶寶六個月大左右時開始,一直到一歲是高峰。可是,小乖三個月大就開始焦慮了,走極親密育兒派的我當起尤加利樹,小乖則是我的無尾熊,買東西揹、洗衣曬衣揹、備料煮飯也揹,洗澡更是趁著小睡的空檔快速15分鐘內洗好。其他無法揹著的時間,就讓她緊靠著我,或者乾脆抱著。說真的,在旁人看來辛苦,但我卻非常珍惜也非常享受這樣的甜蜜,想想再過個一兩年就不要媽媽抱了,怎麼捨得呢?事實上,也的確到她十個月大左右,就能自己玩、隔著柵欄看著我煮飯,甚至偶爾會抗拒我的抱抱。 即將滿一歲的前兩週,小乖被傳染了感冒,原以為只是小小感冒,最後演變成中耳炎,這一拖,病程就拖了11天,期間還傳染給爸爸和媽媽。小乖的鼻子像關不緊的水龍頭,晚上更是一直被自己的咳嗽聲嚇醒,媽媽除了心疼還是心疼。在接觸到抗生素後引起腸胃不良反應,一天一拉就是20次以上,洗屁股洗到手軟,尿布更是消耗得兇。還好...

廚房日誌-香煎雞腿排

有個熱愛吃肉(但挑食)的老公,餐點其實很好處理,但我是比較喜歡吃蔬菜的老婆,每次料理起來都有點棘手。一餐裡面沒有肉,就像沒有主菜,沒有吃飯的感覺,連續兩餐吃同樣口味的肉料理又容易膩,所以我們家的午餐及晚餐,用料即使一樣,口味也絕對是不同的。 今天介紹爸爸和媽媽都喜歡的雞肉料理--香煎雞腿排,皮脆肉嫩又多汁,一口咬下,滿滿雞肉的香甜,做法簡單也非常下飯,重點是煎兩隻雞腿排起來,成本從來不超過台幣80塊唷! 準備材料:去骨雞腿排兩隻、鹽巴。 步驟一:雞腿洗淨切除多餘的皮和脂肪,省略切皮也可以。 步驟二:雞腿正面(皮)用刀尖或叉子,將整片皮都戳出小洞,預防煎的時候縮起來,也方便稍後醃漬入味。戳的時候會覺得洞很明顯,但放心,起鍋後洞是完全看不到的。 步驟三:雞腿反面(肉)直切個幾刀,預防肉比較厚的部分煎不熟,如下圖。 步驟四:正、反面各灑上一小湯匙的鹽巴抹勻,口味略重的人,反面可再灑上一點點烹大師。 步驟五:皮向下置入平底鍋,開中小火,蓋上鍋蓋,正面煎四分鐘,拿起鍋蓋後翻面,反面煎四分鐘,再正面煎一分半、反面煎一分半即可起鍋。 *可以在抹鹽後,雞腿皮均勻沾上麵粉,起油鍋再下鍋煎,皮會更脆。 *可以切點蔥花,雞腿起鍋關火後,蔥花丟入鍋子的雞汁雞油裡,讓鍋子的餘熱泡蔥花泡個30秒,撈起來淋在飯或雞腿上,都是美味加分! 上圖是沒沾麵粉直接煎的樣子,下圖是皮沾了麵粉煎的樣子。

感冒了

小乖感冒了,直到現在,除了前兩個月突然毫無症狀的發燒又退燒,小乖幾乎沒生病過,這讓我有點慌張。她昨晚一直睡不好,明顯聽得出呼吸時鼻息聲變大,似乎是鼻塞,含著奶嘴又不好呼吸,吐掉奶嘴又哭鬧大叫,夜裡反覆幾次,我一下拍背安撫,一下摟著她,舒緩了沒多久又再次哭鬧,媽媽實在好心疼。 早上起床後開始咳嗽,有點痰音,早餐食量正常、活動力正常,依然是爬給我追再賊笑的臭小孩,我還是打電話給爸爸,告訴爸爸小乖生病了,等他回來我們帶她去看醫生。 進入診所,抱小乖上診療椅後,醫生問診並準備幫她吸鼻涕,護理師雙手按著她的頭,我緊抱她,醫生開始動作,她極力掙扎並聲嘶力竭的大哭...唉,媽媽的心都碎了,雖然知道她很難受,知道她不喜歡,但為了她的鼻子能舒緩點...結束抽鼻涕後,護理師幫忙量了耳温,低度發燒,醫生診斷是小感冒,但交代若明天還在燒,必須回診做流感快篩。 午餐我們吃了水餃,特地買了小乖最愛的玉米口味,可能病情又稍微重了些,水餃愛吃不吃的。從診所回來後,一直扁著嘴看我們,彷彿世界上她最信任的人背叛了她一般。媽媽真的不願意啊,寶貝。 餐後再餵她吃藥,果然又是一陣掙扎哭鬧,吃完藥沒多久,藥效就讓她睏得連玩具都不想碰。量完體溫正常後,我摟著她輕拍背,她便沈沈睡去,也好,睡眠是最好的感冒特效藥,雖然時不時被自己的咳嗽嚇醒哭鬧,但拍幾下又能睡去。

Potluck之爸爸居然能一打三

上週日我們一家及Pearl去拜訪James一家四口,並說好晚餐採一人負責一道料理(Potluck)的方式。這樣的聚餐方式,比起在某間店吃些什麼更讓人期待,你可以吃到多樣的菜色和口味,而且大伙一起在廚房忙碌,感覺彼此更接近也更融洽。 考量到James的大女兒蓁蓁,所以我決定做小孩子通常會喜歡吃的牛丼,和焗烤白醬花椰菜。James則前一天就去排了樹林區大名鼎鼎的深夜美味——醇醇滷味,深夜才出來擺攤,沒排上個兩小時還吃不到呢。James的太太Carrie準備了高成本海鮮燉飯,裡面有花枝、鮮蝦、蛤蜊,是今日餐桌上的主角。Pearl帶來了涼拌干絲和甜白酒,她很強調白酒非常好喝,害我一直想在飯前偷喝一杯。 抵達James家,洗手後馬上問能不能抱抱小鈺。上次和小鈺見面,還是個剛滿月的新生兒,我不太敢抱,怕自己身上太髒害人家生病。這次小鈺大了許多,臉更圓潤了,身上的肉肉比小乖嫩嬰時期更多,實在是可愛極了!小鈺還是個非常愛笑的小女孩兒,實在是讓阿姨我忍不住一直誇獎好可愛(還好小乖沒有吃醋呀) 在廚房和Carrie一起忙一陣子後,James出門去接Pearl,而Carrie下樓找朋友拿水果,我還在廚房忙,那爸爸呢?爸爸一邊調解蓁蓁和小乖在搶玩具,一邊安撫因為奶嘴掉了在哭鬧的小鈺,整個過程持續10分鐘左右Carrie就回來救援了,看爸爸鬆了口氣的我在心裡偷笑,故意問爸爸:「一打三的感覺怎麼樣?還考慮生第二胎嗎?」爸爸一臉無奈的搖頭:「我再考慮考慮好了。」 晚上七點,餐點備齊上桌,Pearl帶來的白酒不到十分鐘就被喝光,冰透了的白酒,微微的酒香中帶著甜味和氣泡,只帶一瓶根本不夠呀!餐桌主角海鮮燉飯——每粒米都吸飽了蛤蜊蔬菜高湯,混合著下了重本的海鮮及番茄和九層塔的香氣,爸爸和我忍不住各吃了兩碗。深夜的排隊滷味果然名不虛傳,滷物皆滷得軟透,醬香十足,不死鹹,即使冰鎮了一天依然美味。還好,我負責的料理沒有丟臉,盤子被掃空了,就是最好的證明。 塞滿了肚子,相約再下一次的Potluck,抱著累壞的小乖,我們準備回家。

臭臉乖的林安泰古厝抓周記

在小乖六個月左右時,媽媽開始研究各家抓周活動,價格都在千元以上,多一個人觀禮再多加收費用,媽媽的荷包實在傷不起呀。後來聽友人們說,設籍台北市的父母和寶寶可以免費在林安泰古厝抓周,2/21那天一早,官網一開放,媽媽就火速報名,還好報進去了,再晚一點看可是一個名額都沒有了。 林安泰古厝因為移遷改建而未列入古蹟,但仍為台灣閔式古宅的代表作,當我們走進去還真的大開眼界,偌大的庭園,古色古香的磚瓦,映在滿滿荷葉的大池塘,就是可惜了天氣,突然的大雨讓我們只能在屋內參觀,沒能走向屋外精心設計的庭園造景和假山迷宮。 大雨、34度的氣溫,加上預備抓周的人潮,讓古厝內非常不通風,又濕又黏又悶,大人們都汗珠直落,小人兒們更是悶到頭髮衣服都濕了。也因此,我們今天的主角小乖,從頭臉臭到尾,不過媽媽還是覺得她很棒,不哭不鬧,也配合著拍了好幾張照片,主持抓周的活動主持人講解古厝及抓周歷史時,也沒失控尖叫,真是個好女孩兒(根本是媽媽老王賣瓜)。 抓周的流程為:踩麵龜、吃米香、抓周。每個流程配合一段吉祥話,都是期許我們的寶貝能平安、健康、一切順心。雖然抓周這個活動在古時候稱為「試兒」,用以預測孩子將來的興趣或者職業,不過,身為父母的我們不怎麼在意,只要小乖能平安健康,當個善良正直的人,這樣就夠了。 整個抓周,小乖先後抓了麥克風、水彩盤、玩具車,最後緊抓著尺不放,媽媽在心裡暗想,難道要和媽媽一樣將來從事設計相關產業嗎?雖然才想她未來平安健康就足夠,但在台灣,設計這塊真的吃力不討好呀...當父母的,真的是操不完的心啊。

廚房日誌-日式牛丼肉

這道料理已連續在我們家餐桌出現幾次,是個口味鹹香甘甜的白飯殺手。勺起混合昆布柴魚高湯熬煮的醬汁,淋在熱呼呼的白飯上,下飯程度連盤子內的洋蔥絲都會被吃光光,而且做法簡單,不怕失敗。配上一顆溫泉蛋,灑一些七味粉,就是日式牛丼囉! 準備材料:五花牛肉片300g、洋蔥半顆、醬油、味醂、老薑一條:昆布柴魚高湯200ml。 *若來不及準備昆布柴魚高湯,可直接用水200ml加上一匙的鰹魚/干貝粉,味道也很好哦。 *牛肉片務必選用油脂多的,煮出來的口感才會接近日式牛丼。 步驟一:老薑去皮磨泥,量不用多,約小指頭大小的量即可。 步驟二:薑泥和昆布柴魚高湯、醬油三大匙、味醂一大匙調和成一碗調味料備用。 步驟三:洋蔥去皮,取半顆順紋切絲備用。 步驟四:將調味料倒入鍋子內,開火煮滾後,加入洋蔥絲再煮約五分鐘。 *這時候可以試一下味道,比平常的口味再鹹一些即可。 步驟五:加入牛肉片,煮至肉片變色即可起鍋裝盤。 昆布柴魚高湯做法:剪一段約20cm左右的昆布,泡在開水內至少3小時,或冰入冰箱泡整晚也可以。泡開後整碗移入鍋子內,再加水到1000ml,開火煮滾兩分鐘後熄火,丟掉昆布,再加入一把柴魚片,再開火煮滾一分鐘後熄火,濾掉柴魚片即可。 除了牛丼肉適用,平時炒菜拿來取代味精,或者煮湯/熬粥時,拿來當湯底都是美味加分哦!

廚房日誌-紅燒魴魚

紅燒魚系列一直是我的拿手菜,原因完全是因為媽媽自己很喜歡吃,冬天煮時,切點小辣椒,吃來暖胃,夏天時多加一些些的砂糖,鹹甜開胃,勺起一些湯汁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,好像又能再多吃一碗飯了呢。 最近特別喜歡用魴魚(多利魚)拿來做紅燒魚,一來便宜(一公斤才100塊),再來無刺,一點腥味或土味都沒有,口感鮮嫩又帶點Q,怎麼煮肉都不會老,不論煎煮烤炸、清淡或重鹹,魴魚都能成為料理的主角,難怪是法式餐飲中常使用的海鮮。 準備材料:魴魚三片、蔥兩支、蒜兩瓣、老薑一條、麵粉、醬油、砂糖。 步驟一:魴魚完全退冰後,在魚片中間對切,接著拿廚房紙巾把魚的水分壓乾,兩面均勻沾上麵粉後靜置備用。 *拿紙巾壓乾水分的這個動作非常重要,煎的時候才不會一直滲水出來,確保能把魚表面煎得酥香。 步驟二:蔥切段,分蔥白和蔥綠,蒜去膜切薄片,薑去皮切片備用。 *薑大概放個五片左右就夠了,我自己則喜歡多放幾片,薑的香氣和砂糖混合後很迷人。 步驟三:取一小碗調和調味料,小碗內放約七分滿的水、醬油三湯匙、砂糖一湯匙備用。 步驟四:平底鍋內放一湯匙油,開中小火燒熱後放魴魚,單面煎四分鐘後翻面,再煎兩分鐘。 步驟五:鍋邊再放一湯匙油,放蔥白及蒜片、薑片爆香,直到聞到濃濃蔥蒜香氣。 步驟六:加入調味料,煮約兩分鐘後再翻面,這時可以稍微試一下味道,比平常吃的口味略鹹一點即可。煮到湯汁快收乾,加入蔥綠再煮一下,即可熄火裝盤。

廚房日誌-蔥燒豬肉

這算是台菜的改版,原本使用蠔油、醬油、米酒、香油,改用醬油及味醂,整道菜口味偏甜,是小朋友肯定會喜歡的下飯菜。今天晚上煮蔥燒豬肉,小乖就非常賞臉哦! 準備材料:豬梅花肉200克(火鍋肉片也可以)、蔥兩支、蒜兩瓣、醬油、味醂、砂糖、水。 步驟一:豬肉逆紋切薄片,加入一小匙醬油抓醃備用。 #如果希望吃起來口感嫩一些,可以在抓醃時加入一小匙太白粉或一些蛋白。若能在炒之前先過油口感會更好,但吃起來會比較油膩。 步驟二:蔥切段,分蔥白和蔥綠,蒜去膜切薄片備用。 步驟三:將水兩湯匙、醬油兩湯匙、味醂一湯匙、砂糖少許調成一碗備用。 步驟四:起油鍋,爆香蔥白及蒜片後,加入豬肉略炒。 步驟五:加入所有調味料,炒至湯汁快收乾時,加入蔥綠拌炒一下即可起鍋裝盤。

廚房日誌-香蒜松阪豬

來介紹一道我們家爸爸熱愛的菜——香蒜松阪豬。每次煮這道菜,幾乎整盤都會被爸爸吃掉,也會抱怨我飯煮太少不夠配。這道菜的準備材料少、做法簡單,也不用擔心煮過熟的問題,松阪豬煮不老,肉吃起來很Q彈juicy哦! 準備材料:松阪豬肉一片、蒜三瓣、蔥兩支。 步驟一:松阪豬肉洗淨壓乾水分,逆紋切條狀,厚度不超過小指頭寬,接著加入一小匙鹽巴和少許黑胡椒抓醃。 步驟二:蒜去膜切薄片,蔥洗淨切花備用。 步驟三:把抓醃後的松阪豬肉鋪平於平底鍋,開中小火,煎約四分鐘後換面再煎兩分鐘。 步驟四:加入蒜片與蔥花直接拌炒,直到蒜片的周圍略焦黃即可起鍋。 不加黑胡椒,或者另外切辣椒末放進去都可以。同樣一道菜的另一個版本是不加蔥蒜,起鍋後擠些新鮮檸檬汁在松阪豬肉上面,同樣開胃下飯哦。

一家三口小旅行-北海岸

「我們下午去北海岸吧!」午睡起來的爸爸突然這麼說,我附和著:「可以去石門的婚紗廣場拍照耶!」接著匆匆幫小乖換了衣服,收拾東西,一家三口的小旅行再次展開。 小乖一直是個乖巧的孩子,坐在汽車安全座椅上,不時會看個風景、吃個奶嘴、啃個手指的,但想想車程遙遠,收拾東西時,還是順手抓了米餅和玩具出門,也好在帶了這些,來回車程中她忙著吃、忙著玩,也忙著和媽媽咿啊的大小聲。 想起熱戀時期的我們,摩托車騎了就到處跑,在小人兒蹦出來前,我一直是坐在摩托車後座把爸爸摟緊緊,偶爾停紅燈時還嬉笑打鬧或蜜語甜言,真的是青春無限啊。小人兒蹦出來後,為了生意也為了寶寶,爸爸購入了七人座大車,我也理所當然坐在後座,陪安全座椅裡的小乖,爸爸身旁的副駕駛座就這麼空了出來,爸爸變成邊緣爸了。 一路吵鬧到了石門婚紗廣場,爸爸喊著餓,我們便先到對面的劉家肉粽找吃的,但看到價目我突然不嘴饞了,一顆肉粽動輒七、八十塊,幾乎一個便當的價格了!也可能我真的不了解行情吧...留下爸爸在啃招牌粽子,我則往外買烤香腸解饞。 走向婚紗廣場,迎面而來的,是把我們三人頭髮吹得亂七八糟的海風,帶著淡淡的鹹味,在氣溫35度的太陽之下,感覺特別清爽。我解開揹巾讓小乖坐在矮牆邊,並從後面摟著她,她很開心的雙手揮舞著、抓握著,似乎感覺得到海風的鹹與黏。換手給爸爸抱,小乖改對著大海咿啊的大小聲,我猜,可能是在說:「我好喜歡爸爸媽媽帶我出來玩哦!」 晚上,我們拜訪了爸爸的好友一家人,也幸運的,在這裡吃到對方媽媽的拿手好料,飽得我們三人的胃再也裝不下為止。爸爸朋友的家非常大,小乖一放下又是咻地爬走,但還好,媽媽今天可以偷懶一下,有六雙眼睛盯著小乖呢!這裡碰一下、那邊摸一下的,尤其對他們家的貴賓犬感到好奇,一直想去摸摸牠,想當然小狗是躲著她的(要我是狗,也知道要躲小孩,小孩多可怕啊!下手完全不知輕重!) 告別了爸爸的好友一家,小乖坐上安全座椅一路睡回家。到家洗完澡、喝完奶,哄一下又睡暈了,看來她今天真的很開心,也真的累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