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副食品(離乳食)的堅持,對於已經可以吃粥的寶寶,我都會先煮一鍋高湯當粥底使用。一歲以前,寶寶的食物通常不會加鹽巴調味,如果當餐使用的蔬菜帶有一些苦或澀,例如莧菜和菠菜,即使加了肉,還是蓋不掉蔬菜原有的風味。
另一個使用高湯的原因,是考慮到寶寶在可以吃肉以前,至少吃了兩個月以上的食物泥,口味上會比較不好變化,這時候可能就有些寶寶會因為吃膩而不再張口,加入高湯當粥底,口味上會更有不同層次變化。
一開始我會推薦使用玉米、紅蘿蔔及排骨製作高湯,玉米和蘿蔔能讓湯充滿自然甜味,排骨讓湯充滿香氣。煮好後放涼,撈起玉米用菜刀切下玉米粒,加上蘿蔔一起使用手持攪拌機的切碎盒打碎。白米洗淨,加入湯、打碎的蔬菜、絞肉再次放入電鍋,待一小時後,就是一鍋香噴噴,連大人都能接受口味的粥。
洋蔥也是煮高湯的好幫手,尤其洋蔥有個很厲害的功用——增強免疫力,菇類也是,而且菇類還能幫助腸胃蠕動。我自己很常使用洋蔥入菜,煮到熟爛幾乎入口即化,煮到略金黃化(焦糖化)吃起來脆口多汁。使用洋蔥的話,我通常會加入去骨雞腿、蘿蔔、鴻喜菇,一樣煮好後放涼、打碎,加入白米、湯一起煮成粥。
#未滿九個月的寶寶不建議使用菇類入菜。
使用昆布製作高湯也是很好的方法,昆布能讓每一粒米充滿自然鮮味,即使加入其他肉類一起煮粥,整碗粥吃起來依然清爽不膩口。除了昆布,能另外再加入柴魚或者蛤蜊煮高湯,都能讓湯自然鮮甜。
以上的高湯,撈出寶寶需要的部分後,再重新加熱調味,就又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。昆布高湯建議可以分做成15ml左右的冰磚(冰塊),每一次炒菜都可以加入,取代味精外,整盤菜就又多了鮮味。
留言